到过许多城市,从来没有一个城市给我下像福州这样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刻的不是他的科技发展,而是绿色,没错,满眼望去都是绿色的。一年四季,不论你什么时候向外看,都能看到连绵不绝的,柔软的绿色。
最喜欢的一条路,是福州仓山的复园支路,那里是曾经的外国领事区,窄窄的路两旁,一栋接一栋的异国风格建筑,记录了那是几年的历史,在向里走,能看到连成片的木质板房,就像马来西亚的板房区一样,每一篇板房,都会有一个院子,然后建一个围墙,题上“XX新村”的牌子,让人看了感觉自己已经穿越回了民国。
路的两旁,种满了羊蹄甲(就是紫荆花吧),一年四季,绿到底,没开花的时候,叶子很繁茂,翠绿色和嫩绿色交织在一起,走在这条街上,看着路两边的建筑,呼吸着混有少许松油气息的空气,脚踏有着数十年历史的青砖,心情不是一般的放松。慢慢的,紫红色的,粉红色的,白色的紫荆花,从叶丛中露出来,一朵一朵长在枝尖,点缀着绿色的幕布,这时候大多是秋天了罢,叶子开始慢慢的飘下来,又慢慢的盖满了街道,踩在上面,软软的,松油的气息也掺杂进了一点点叶片的辛辣的绿色植物的气息,混合起来,让人心旷神怡。掉下来的叶子不在少数,却永远掉不完似地,在我从这条路每天慢慢悠悠来来去去的三年里,从来没看到叶子掉完过,总是保持一种带着疏松或稠密的绿布的感觉。时间流逝,那一朵朵花也开始掉下来,投到大地的怀抱,绿色的叶子,伴着红的白的的花,一起飘下来,虽然没有香味,但是在下雨天,撑一把伞,走在这里,还是很有意境的。到了深秋,羊蹄甲开始结果子了,那是一种长长的,形似扁豆的果实,暂且叫他皂角,看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想试试吧枯黄干燥的早教掰开,把里面的粉末吹向同学,看他喷嚏不断的样子,可惜的是,三年里,从来没有实现过,虽然我的学校里同样种满了羊蹄甲,但是少了这样的氛围,学生也不再是民国时期穿着中山装夹着课本匆匆赶来上学的莘莘学子,而是换成了戴着耳机拿着手机的现代青年,当年的光景也只能印在校史馆的墙上。走在这条街上,如果运气好,会有将将成熟的造价掉下来,砸在你头上,当然,这种几率是很小的,那时候,我若是想得到一根皂角来看看玩玩,总是要跳起来,跳得很高去摘,或者索性跑到学校的操场上,爬上树去摘。原谅一个那时候仍然童心未泯的孩子吧。
现在的福州,同样是绿色的,绿色在扩张,但是文化却在缩减,为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牺牲。
在我来到福州定居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事,曾经的市中心,现在的文化中心,三坊七巷与东街要拆掉,重建。现在过去了两年了,我再去那里看看,拆完的废墟仍然历历在目,所谓的翻新起来的房子,历历可数。新建起来的电批,堂而皇之的站在那里,曾经的文化,就这么丢失在现代科技的发张里面了么?
走在现在的学校,虽然同样是绿茵连连,却再也找不到四年前刚到福州时那种新鲜的感觉了,福州仍然是绿色的,却感觉没在这种绿色中,掺杂进了苍白和暗黑,变得不伦不类,现在的学校,比原来的学校环境更好,但是却总感觉丢失了哪一种气息,当时让我着迷的,福州城的气息。更多的,确实人类改变自然的气味。我不知道我丢失了那种气息。
福州的绿色,福州的文化,都是一种精神,虽然福州的文化中心在一点一点的缩小,但是在城市的上空,还是会有绿色和文化灵魂的交织吧,就像老旧的收音机中年轻的主持人一直说的一句话“青砖上,城墙内,老人躺在椅子上,阳光透过叶片的空隙洒在身上,猫咪,就在一旁安静的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