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51024 深夜俱乐部——我真的在「搞 AI」吗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现在到底在做什么。
说是「AI 基础建设团队」,听起来像在塑造未来的文明,
可每天做的事,却一点都不 AI。


0x0 我们真的在做 AI 吗?

每天我们都在维护 AI 网关、工作流平台、AIGC 平台,按照业务方需求添加功能、修复 Bug、管控负载。看起来像在参与伟大的「智能革命」,但本质上——我们只是让系统更稳定一点、让接口更通一点。业务方用这些工具写文案、剪视频、生成内容。模型取代了打工牛马们,但世界的逻辑似乎并没有怎么变。还是内容工厂,只是机器换了模样。也许我们确实在推动 AI 落地,但落地的地方,依旧是「生产力」而不是「智能」。我们只是让旧的生产方式跑得更快,却还没有让世界变得更聪明。


0x1 MCP 的理想和失落

MCP 原本被寄予厚望。它想让 LLM 真正可以「动起来」——能调用工具、能执行任务、能与外部世界交互。那听起来像是未来的钥匙。但在现实里,它并没有走太远。MCP 需要配置、需要注册、需要理解协议,普通用户不会(Maybe 也不想学),他们更喜欢打开 Chat 窗口,一句话、一个答案,不多不少。

而另一头,真正需要 MCP 的 Agent,却被门槛卡在半路:构建、调试、治理如此等等。这条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压根走不上去。于是 MCP 变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为 Agent 而生,却被 Chat 吞没。

那种「LLM 能操作世界」的梦想,还挂在白板上。


0x2 Agent 元年的错觉

大家都喊 2025 是「Agent 元年」,一切可以被 Agent 取代的岗位都会消失,口号很大:AI 将不再只是回答,而是行动。但一年过去了,浪潮并没有到来。原因其实不复杂:

  • Agent 想要工作,得有完整的世界。
  • 它需要可以执行的环境、可以衡量的反馈、明确的目标。
  • 而这些东西,现在都还没有。

于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 Agent,只是「多了几层调用逻辑的工作流」。它能干活,但不会思考;能执行,但不懂权衡;能模仿,但还不能取代。智能还没长出骨头,我们也许只是在看一场很早的彩排。


0x3 我们在为未来打地基

我慢慢接受了一个事实:我们确实没在造智能,我们只是在造工具。但这并不是坏事。因为所有伟大的东西,都是从笨重开始的。AI 能真正融入世界之前,必须先被人驯服、被系统理解、被规则包裹。我们在做的这些基础工作,其实是让 AI 能「被用」、能「被信任」、能「被追溯」。这是它走出实验室,走进现实社会的唯一方式。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修路工。我们铺的每一条管线、写的每一行守护脚本、调的每一个并发参数,也许都在为某个还没出现的智能体铺地。


0x4 AI 的前夜

AI 还没有「懂」,它只是「能」。它能生成、能回答、能总结、能辅助,但还不会独立地“理解”和“判断”。我们以为自己在做智能,其实只是在让工具变得更顺手。

智能还没来,我们做的是给它搭舞台。这并不是悲观的结论。因为舞台总要有人先搭,电网要有人先铺,系统要有人先写。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角色:不是主角,却是基础。不是那束光的人,而是点亮灯泡的那根电线。


0xFFF:黎明前的工地

我们不是魔法师,我们只是修路的人。
也许路修得够多,世界终会变得聪明。